这部电影讲述了艾滋病受害者的生死,他们被制成了一块巨大的布,用来纪念每一位艾滋病受害者,这块布既展现了死亡人数,也向那些宁愿妖魔化受害者的人展现了受害者的人性。
《门捷列夫很忙》将以发明元素周期表的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为动画形象,把看似触不可及的各种元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带给观众对构成宇宙万物、人体自身、乃至身边每一件物品的元素的全新认识。
虽然西欧人习惯于在数百个品牌之间进行选择,但共产主义罗马尼亚人却有着不同的经历:我们一生中每一种基本产品都只有一个品牌。想象一下这种“单一品牌”对制造者和消费者的生活有多么重要。这是人与物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部坦诚而又个人化的纪录片由英国裔尼日利亚职业橄榄球运动员贝诺·奥巴诺 (Beno Obano) 执导,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展现了职业橄榄球的世界。
An inside look at the parental outsourcing business for the super wealthy
人口普查最受关注的,或许总是人均收入、房屋供应等与经济价值挂勾的数字,却从不问大众一句︰「你快乐吗?」这个看似充满哲学性的问题,在不丹却是个公共政策议题。当世界都以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决定国家发展,不丹政府发明了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国民幸福总量)来将幸福量化,并以此制定公共政策。本片追踪两名「幸福调查员」,走访不丹群山,调查国民的幸福指数。在这个曾经号称世上最快乐国度叩问幸福的真谛—在快乐为本的国家生活是否真的可以一直快乐?纪录片在多个国际影展中大放异彩,吸引世界各地的观众反思追寻幸福生活的意义。
本集地平线节目中,自然学家David Attenborough带领我们探究地球是否正走向人口危机。
炎热潮湿的广州,某服装厂内,来自祖国各地的青年职工在喧嚣闷热的厂房中紧张忙碌。靓丽新潮的服装经一道道工序制作出来,行销各地。独立品牌例外(例外)的服装也在此诞生;青年设计师马可与好友创立了别具一格的“例外”,她将自己对时尚、历史、文化的感悟全部融入服装设计之中。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巴黎时装周,马可带着“无用”系列来到这个时尚之都;远在千里之外的山西汾阳,由于服装工业化的批量生产,致使地层的个体成衣制作受到强烈冲击,有的人选择坚守,有的人则被迫改行,为了生计钻进漆黑危险的窑洞……
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由两届奥斯卡奖获得者、英国导演柯文思执导。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发展之快、变化之大为世人惊叹。柯文思选择将镜头对准平凡人物,忠实记录一个个追寻美好生活的普通中国人的故事。这部纪录片的主角是村支部书记、女卡车司机、杂技演员、民营企业家……他们是中国变革故事的亲历者,也是创造者,他们的故事如一条条溪流汇聚成当代中国故事的奔腾江海。节目主人公们是平凡的,又是夺目的。节目真实记录下他们为什么笑、为什么哭、为什么奋斗、为什么痛苦、为什么挣扎……镜头里的他们自信、坚强、善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辛勤和汗水,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中国注入了蓬勃的生机活力。
该纪录片将为观众呈现埃及考古学家在挖掘出一个未曾接触过4,400年的坟墓之后,试图破译这一惊人发现的历史。
溪山战役前二十周,这些男人还是孩子,坐在母亲的厨房里。之后,他们奔赴战场。通过采访、影片、照片和1968年在越南录制的音频,十五位前海军陆战队和海军医务兵讲述了他们在1968年越南溪山围城战中经历的战斗、恐惧和生存的故事。
《本土:反恐困境》通过来自反恐斗争前线人员的亲身经历,探讨了当今美国本土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现实威胁和潜在威胁。这些人员包括:被定罪恐怖分子的家属、试图劝说年轻人不要信奉极端主义的人们、在社区中面临恐惧和怀疑的美国穆斯林、恐怖袭击的受害者,以及处理本土恐怖主义案件的专家和检察官的见解。影片提出了一些问题:为什么美国公民会加入ISIS?ISIS的威胁有多大?美国反恐机构在打击本土恐怖主义方面的努力有多有效?这些努力带来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此外,为了追捕我们身边已有的和新生的极端分子,我们牺牲了哪些自由和价值观?